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军都时评  >  正文

李克强、巴罗佐在中欧法学院成立庆典上的讲话

 10-25   阅读:
T AAA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欧法学院成立庆典上的讲话

尊敬的巴罗佐主席,各位贵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很高兴今天和巴罗佐主席一起来出席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的成立庆典。刚才我们在贵校的接待室就中欧关系进行了虽然是简要的但是是深入的意见交换,我们一致认为在中欧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欧法学院是中欧教育合作领域也可以说是中欧合作的重要项目。它是在中国举办的、是中欧合办的、也是面向世界的、完全有可能成为一流的法学院。

我们对此项目高度重视,这也是因为依法治国是中国的基本方略,弘扬法制精神是我们时代的要求,培养更多的法律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热切呼唤。当前中欧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已经建立,日益向纵深加快发展的中欧关系也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性的法律人才。

我们希望并相信中欧双方真诚合作、相互尊重,一定会把中欧法学院办成一个了解学习、相互借鉴法律制度、培养通晓中欧法律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在推动中欧关系向纵深发展方面发挥特殊的作用。

在这里,我也真诚的祝愿老师们教有所获,同学们学有所成。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一定有你们的智慧和心血,也一定会展现你们的才华和成就。

祝各位成功,谢谢大家。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先生在中欧法学院成立庆典上的讲话

李克强副总理,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汉堡大学校长女士,各位大使,欧洲理事会的朋友们和代表们,各位尊敬的客人、部长们,阁下,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夜将是中国和欧盟之间合作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重要时刻。中欧法学院是中欧合作的旗舰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今天我们终于可以相聚于此,参加中欧法学院的开学典礼。祝贺你们!

我和温家宝总理从构想成立中欧法学院的那一刻起,就大力支持这个项目。今天的开学典礼,是我们携手并进、团结双方人民建设共同未来的构想的见证。因此,我很高兴能同李克强副总理一同出席这个庆典。

我谨代表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向中欧法学院第一届学生、管理人员、教授和老师们传递我们的鼓励和友谊。我衷心的祝贺由汉堡大学协调的欧洲各合伙大学,同时也祝贺中方的中国政法大学。我相信,他们有信心、有能力,集思广益办好这个项目。

请允许我谈一下个人的感受。我早年是里斯本大学的一名法律系学生,稍后也学习并教授政治学。我想说的是,你们可以学习法学,并以此为基础,在以后的生活中在与法律有关的更高层次的领域中有所建树。我相信,法学和政治学能够开拓我们的思维,激发我们的雄心,使我们得以从容应对人生的重要时刻和挑战。

开放的社会需要规则和法治,开放的政府和市场也需要透明的规则和跨国合作的规则。所以,无论是从学术、实用性、还是国际合作上来看,法学和政治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我想对中欧法学院的首届学生说:你们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中欧法学院的学生,我祝贺你们。你们实现了目标,在这里你们将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希望你们继续发扬高度的责任感和刻苦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当然,我们知道中国和欧洲都有非常多的法学院,但我相信,中欧法学院将以其特殊之处向中国、欧洲和整个国际社会注入新的元素,高质量的师生资源也将为中欧法学院实现追求卓越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持。我从不掩饰我对中欧法学院的巨大期望,自从中欧决定合作兴办中欧法学院,双方就承载了将近5亿欧洲人和13亿中国人的期望。因此,我们不能止步于今天,今天只是成功了一半,而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最好的法学院。

女士们先生们,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我们不断努力,拉近双方共同利益。在教育领域,第一阶段的合作是发展基础教育和科技教育。很多中国的工程师曾在欧洲学校学习过。大约15年前,中国急需优秀的经理人来管理企业,并实现企业的现代化,为满足这一需要,我们在上海合作成立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现在这所学院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好、世界前十的商学院。就像与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的紧密合作一样,我们也会继续支持中欧法学院的发展。

今天,从在国家行政学院发表演讲的那一刻起,我向各所大学,向教学工作做出了承诺,为中欧各项事务交流的重要性做出了承诺。这也是我对该项目的全部认识。今天,我与胡锦涛主席进行了会晤,我们就中欧关系达成了的共识:中欧关系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中方和欧盟的双边利益,还表现在全球范围内可能产生的多边效应。我认为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整个国际社会中都需要这种合作。我坚信中欧法学院能为这一目标做出重要贡献。我们是在传授非常了不起的经验,还可能在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同的法律体系之间带来一些变化,这同时也是增进中欧相互理解和合作的宝贵经验。因此,今天我满怀乐观和信心,与李克强副总理一同出席中欧法学院的成立庆典。祝贺你们!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