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军都时评  >  正文

扬弃还是消灭? 一致还是矛盾?——对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凯林教授关于“中国改革的哲学解读”的专访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11-13   阅读:
T AAA

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凯林教授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前沿论坛上作了精彩发言,我们对此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专访。

据了解,北京市社会科学前沿论坛是一个横跨文、史、哲、法等多学科与领域的学术前沿论坛,它以学术的前沿性与探讨的广泛性为特点。本次“社会变革与哲学思维”专题论坛上,李凯林教授题为“中国改革的哲学解读”的发言,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采访过程中,李凯林教授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本次发言的核心观点。从《共产党宣言》关于私有制是“消灭”还是“扬弃”译文争议谈起,说到对中国改革基本经验的理解。他从辨证唯物主义的扬弃发展观角度,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特点是扬弃资本,其体现是“公有资本”的塑造。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他说道,在中国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实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资本这种经营管理的社会关系改造传统的国有企业,形成“公有资本”。“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有同样的市场操作规则,同样要处于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但与私有资本只注重财富的保值与增值不同,公有资本更加注重其为公众服务的特点,它应该对社会经济的整体结构优化和长远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对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递次确认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资本”等,李凯林教授认为,对私有制的“扬弃”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涵所在。这样的改革现实是辨证唯物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另外,“公有——私有——扬弃了私有的公有”(而不是消灭了公有的私有)这一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是符合马克思历史发展的 “否定之否定”本义。

通过李教授的介绍我们得知,关于论坛发言中的学术观点,我们可以在他《中国改革的哲学解读》一书中看到。其中有将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考察中国改革进程的详细论述。除重点论述国企改革之外,此书还涉及了中国所处的历史地位、怎样看待当今中国的政治哲学、怎样看待中国的民主政治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考察中国改革的现状以及为中国改革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做了积极探索。比如“如何把握民主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这一问题,李凯林教授认为,相对于“第一性”的“民生”,“民主”是“第二性”的,民主的合理性不仅仅是由它自身决定的,而是要从该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整体效应上去看,要结合具体的时空条件作分析。

最后,李凯林教授谈到,参加本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前沿论坛对开阔学术眼界很有意义,学术交流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