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军都时评  >  正文

【特约评论】居安思危,法大人的责任与自信——写在法大恢复招生30周年之际

来源:校报评论员   10-16   阅读:
T AAA

国庆60周年前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告指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为什么在中国经济节节上升之时,四中全会要提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因为这不仅仅体现了作为执政党的高度责任感,也体现了党在面临各种挑战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临危不乱的自信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为执政党所应具有,更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者都应该时刻牢记的。

作为共和国法学教育最高学府的法大,在恢复招生30年的时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不可磨灭。同时我们也要深刻体会党所提出的“居安思危”精神,并把它作为法大进一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需坚持的理念。

30年来,法大的使命与国家的建设息息相关;30年来,推动政治进步、推动法制昌明、推动文化繁荣、推动社会发展始终是历代法大人坚定不移的使命。30年的时光弹指而过,今天的法大正处于国家繁荣稳定和法治建设日益重要的年代。在全新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法大人团结一心,恪守校训,坚定地朝着更加科学的办学目标前进,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更不能为此而固步自封。

居安思危,我们首先要认清法大所处的环境,要明白“危”在哪里?“忧”在何处?今日之世界已非昨日之世界,今日之高等教育已非昨日之高等教育,法大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刻舟求剑。尤其要认清世情、国情、校情的深刻变化,并去努力适应新要求。否则,那就是“危”,就有“忧”。

我们要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方兴未艾,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充满矛盾的时代。

法大经历数十载的发展,正处于《中国政法大学“十一五”规划和2022年远景规划纲要》中所提出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阶段,学科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已经从单科性的大学转变为一个多科性的大学,现在已经拥有17个本科专业,47个硕士点,19个博士点;师资队伍蓬勃成长,学术实力愈发活跃,教学水平涌现精品,国际交流趋向全球,校园环境不断改善,所有的变化都体现了新一代法大人朝气蓬勃的成长。

然而,我们要认识到仍然存在着诸多困扰法大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古人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思則有备,备则无患”;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总之,充分地估计困难,是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的前提。要想“化危为机”,就首先要搞清眼前面临的究竟有多“危”,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法大当前法学学科内部各二级学科、三级学科的发展不平衡,法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受规模限制,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不容乐观,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和学术学风尚需进一步建设,资源经费紧张,尤其是有限的办学条件制约着法大的进一步发展。

如此多的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明白法大要建设成世界知名法科强校路还很长,可谓任重而道远。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认清了所存在的挑战,体会到了肩上的重任,我们法大人便更有一种自信的精神去直面挑战。

金秋10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身处蓟门桥畔与军都山下的法大师生,用自己的热情与青春与全国人民共同分享了这份喜悦。尤其当由法大学子与政法英杰为主体组建的“依法治国”方阵昂首迈过天安门广场时,全体法大人都为之感到自豪。这是与共和国法治建设同命运、共呼吸的一种责任,也是作为共和国法学教育最高学府的一种骄傲。

我们要始终坚持“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谐发展”的精神,秉持对法大的忠诚和热爱,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以学术研究成果创新和人才培养创优进一步推动法大在振兴之路勇往直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