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冬的第一抹阳光打进军都山下的校园时,不经意间,我们便第800次与您见面。没有任何约定,所以这份惊喜也是如此的突然,甚至让人有点猝不及防。因为正如习惯了不知名的野花伴随着玉兰花共同在这里绽放着生命,我们也习惯了这份薄薄的报纸默默伴随着法大成立走过30年的风风雨雨。
1983年6月7日,当复刊后的第一期校报带着中国政法大学成立的新闻与您重逢时,便注定了这份报纸守望法大精神家园的光荣使命。于是,一代代校报人怀揣着对法大精神的信仰小心翼翼的记录着学校走过每一个脚步,我们见证了昌平校区启用,经历了50周年校庆的隆重,目睹了法大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并在2012年与遍布于全世界的法大校友共同迎来了学校甲子诞辰。法大每一次取得的成绩,我们都以无比欣喜的心情及时传递给所有的法大人。尽管校报的年齿尚不到法大的一半,但她却从重生之日起,就记载了法大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时刻。她如同一个永不离弃的书童,永远追随在法大的身后,任潮张潮落,任云卷云舒。
到800期之际,我们已无法历数校报究竟记载了学校多少重大事件、多少个先进人物、多少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直沁人心的瞬间,但可以肯定地是,学校发展中,应该记载的重大事件、先进人物,应该关注和弘扬的精神和旋律,校报都真实地揽入了胸怀,为它们留下了或浓或淡的笔墨。所以,这是一份无比沉重的报纸,她记录了法大创立以来的历史,她营造了法大的文化绿地,她守护着法大的精神家园。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当进入校报复刊第三十个年头的11月12日时,我们也终于迎来了这第800期校报诞生的日子。从前身《政法院讯》到《中国政法大学校讯》,从《中国政法大学校刊》到现在的《中国政法大学校报》,这份报纸经历了油墨印刷到铅字印刷再到激光照排,版面也是由四开校报变成了现今的对开大报,出版周期更是由最初的不定期变成首都高校里屈指可数的周报。每一次蜕变,都是校报进步的鉴证。
校报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和热情,校报吸引了多少读者和作者的关注,这永远无法回答。然而每当校报即将出版之际,总会有人关心、牵挂,或投稿,或踏求,或建言,或毁誉;他们把对学术的追求,对人生的探索,对学校的热爱,凝练成一篇篇精练隽巧的文字,寄托给了校报,一如既往。
为了每一期校报的出版,各级领导、校报编辑部工作人员、记者团记者、被采访对象、编排出版人员、发行和邮寄人员、编务人员……每一个人都殚精竭虑、劳神费力,不敢敷衍,不敢马虎,因为这是法大历史真实的存照,也是这所大学中最权威的声音、最值得敬重的媒体。
然而当我们一头撞入了多元媒体共生的时代时,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尤其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迅速的崛起,让这份报纸似乎光彩不再。与时俱进的校报人却并未丧失直面挑战的勇气,校报手机报、校报微博、校报微信平台的开设,不仅仅让校报融入这个变革的时代,也让校报更大范围拓宽了发行领域,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发展。
“风物长宜放眼量”,几月、几年、几十年后,当我们蓦然回首,能留在人们记忆最深处的,也许就是无数期小小的校报。或许这份报纸仍然不够精彩,甚至还有太多的不足,那是因为还有更多的期待。在这里,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我们承诺,无论今天还是未来,我们都会微笑,对这所学校,我们都将怀抱希望;对这种精神,我们都将继续守望。
因为,守望是我们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