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本科生“创新论坛”决赛)
12月10日,我校第五届本科生“创新论坛”决赛在昌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经过激烈角逐,孙鸿亮等3名同学获得一等奖,王白雪等7名同学获得二等奖,王良益等8名同学获得三等奖。人文学院院长文兵、教务处处长卢春龙出席开幕式并为学生评委颁发聘书。我校张弘教授、肖承海副教授、毕向阳副教授参加论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精彩点评。
文兵在开幕辞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动力,而创新的原动力则是“穷”。为了改变“穷”,有两条出路:其一是《周易·系辞下》所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其二是《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人穷则反本”。以上两条就是人才培养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创新教育和博雅教育。前者面向未来,后者面向传统,传统与未来有机统一。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到新的高度,也为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现在学校搭建了创新的平台,为同学们提供了砥砺切磋、激发创新热情、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的机会。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对传统文化的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产生创新的火花、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成果。
本科生“创新论坛”是教务处主办的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学科竞赛式学术交流平台,每年举办一届。举办五年以来,论坛所收到的学术论文数量不断攀升,质量逐年提高,五届论坛共收到参赛论文300余篇,其中79篇论文、88名学生进入复赛和决赛;共有100余人先后入选学生评委团,其中近80人直接参与了大赛评审;参赛选手和学生评委均来自我校各个专业。
本届论坛共有16篇论文、18名同学进入决赛。参赛同学来自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7个专业。论文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如《论中国完善占有制度的必要性——以罗马法对占有制度规定为切入点》),也有实证研究(如《贪污贿赂犯罪服刑人员的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山东省10所监狱的实证研究》),充分反映了我校学生学术创新的深度与广度、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为了扩大学术创新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本届“创新论坛”增设“亲友团”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科生“创新论坛”作为我校本科生学术创新高端平台之一,将继续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与跨学科研究。论坛将坚持本科生自治自办、重视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和鼓励创新,把“创新论坛”打造成校内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抓手与成果展示平台,在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