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雷婧 侯成 黄莹莹)金秋十月的北京,碧空如洗,喜意浓郁,处处都洋溢着欢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热烈氛围,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园里,广大师生也在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10月21日下午,以“开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 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为主题的我校博士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在海淀校区召开,师生代表们以喜悦的心情在会上谈法治成就、说学科发展、话法大未来。
校长马怀德,法学院院长、国务院参事焦洪昌出席会议,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大炜,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文英,博士生导师代表,法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参加会议并同博士生代表交流座谈,法学院院长助理、研工办主任陈维厚主持会议。
(我校博士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召开 摄影 卢云开)
马怀德在讲话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是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立意高远、视野宏阔、内容深刻、逻辑严密,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了进一步部署和谋划。报告以专章形式部署法治建设,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承担着学习宣传阐述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责任,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全过程,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法大力量。
(马怀德讲话 摄影 卢云开)
焦洪昌在致辞中谈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使命在于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在国家现代化目标之下,我们要走一条中国式法治现代新路。为实现这个目标,从学科建设角度而言,法学院应着力解决好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问题,要站位高,谋划远,形成合力,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提出法大方案,贡献法大智慧,展现法大风采。
与会博士生导师代表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围绕学科建设与法治人才培养发表了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体会。
教授姚国建表示,在新时代,宪法学科的建设与研究需关注社会实践,回应时代需要,宪法学师生更应抓住时代机遇,为全面推进依宪治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教授王进喜认为,从法律职业伦理的角度出发,落实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完善律师执业制度,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力度。教授成协中谈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对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在内容方式上体现时代性、系统性与整体性。教授袁钢提到,涉外法治将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环节,就体育法方向而言,需要在加强涉外领域立法,深化国际执法合作,培养涉外法律人才,发展现代体育体系等方面不断努力。
与会博士生代表围绕座谈会主题,结合自身经历与专业方向,分别发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体会。
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大炜表示,本次座谈会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座谈会,马怀德校长对我校法治人才培养作出重要指示,焦洪昌院长为法学院学科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各位博士生导师代表从各自学科视角对二十大报告进行了深刻解读。他希望法学院全体师生继续深化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个人成长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相融合,同频共振,一路踔厉奋进,争做时代新人。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法科“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法学博士培养规模最大的高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培养目标,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全面提升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