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专题  >  两学一做专题教育  >  人物典型  >  正文

【我的奋斗故事】依马木江:法大胡杨 家中顶梁

来源:新闻中心  摄影/黄羽麒   3-5   阅读:
T AAA

【编者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在法大校园里,我们正在寻找这样富足而幸福的人。那些为梦想辛勤付出的面庞,用汗水浇灌前路的身影,或许平凡或许耀眼,无论哪一种轨迹,他们都因为坚持着自己的奋斗而闪现出璀璨光芒,在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凝聚拼搏的勇气与前行的动力。他们意志坚定、坚韧不拔,他们创造幸福,成就自我。

即日起,新闻中心全新推出《我的奋斗故事》人物专栏,邀请大家一起来聆听奋斗故事,分享幸福人生。本栏目还将长期向师生征集线索与故事,期待你来讲述那些曾让你振奋和感动的奋斗故事。(征集邮箱:fadanews@cupl.edu.cn)

(通讯员 刘婧星)“大部分先寄回家,剩下的一些我大学四年应该够了。平时还是会从留给自己的钱里时不时寄点回去。”当同龄人心安理得接受家长提供的生活费时,笔者对面的年轻人云淡风轻地划分参军入伍经济补助的“巨款”,眉眼间闪烁着能够照顾好家人的自信。

大一新生、顶梁柱,这两个字眼碰撞到一起似乎有点格格不入,但它们确实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他——依马木尼亚孜,国际法学院1802班的学生,他的故事,真实地诠释着一个男子汉的责任和奋斗。

 

“巨款”的来去

依马木尼亚孜•麦合麦提于2016年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用维吾尔语唤他全名的家人在千里之外的新疆阿克苏,朋友们则用“依马木江”来称呼他。这个从小既有军营梦想又有法律梦想的男孩儿,在读大学之前就决心参军。2016年9月与法大匆匆一晤,便换上一身戎装,去到比家乡更遥远的军事基地。

说起选择参军的初衷,依马木江很诚实地告知记者好几个原因。军营梦想自是浪漫,“养家”则是其中最现实的一个。艰苦谋生的父母养育自己和五个弟弟妹妹殊为不易,依马木江从小就非常懂事。选择参军,也有基于拿到参军入伍经济补助的考量。家境不理想是不争的事实,2016年他从新疆赶往北京的交通费用,便是在法大“绿色通道”的帮助下解决的。依马木江坦承,参军入伍经济补助很大地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从他考全乡第三名升入疆内初中班起,家里供他学习却也断了将来弟弟妹妹求学的可能。这笔费用多少能为家人们提供技能培训的机会,也让他稍稍放下歉疚。

“自食其力”几乎是作为长子的依马木江前20年的关键词。独自在异地求学,攻克语言关、生活关、交际关,真的是关关难过。他不讳言少小离家,偷偷躲到僻静处哭泣的辛酸,也曾不懂事,在电话里“质问”爸爸是不是不要他才不让他留在家里。但他就像“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胡杨”,不肯对种种挑战弯腰。家里凑不齐念预科时的学费,他咬紧牙关,在学业之余勤工俭学,还上了部分欠款,院党委得知他的情况,免除了剩下的学费,也给予了不少的关心和照顾。“我好像自从上学就没怎么花过家里的钱了”,说这话时依马木江颇为欣慰。

依马木江也知道,自己成长一路虽然不易,但并不是踽踽独行,多的是学校和社会的关心。他感激艰难跋涉时老师们的指点,会在教师节送上“因为有了你们老师,我们的眼睛才明亮”的温暖祝福。学生处的迪达尔老师提起他则不吝赞美,称赞道“每次沟通都发现他有进步”,“特别努力”。

参军的岁月

参军经历给家里带来有形的财富,给依马木江留下的,是一生受用不尽的锻炼和情谊。

向昌平区武装部打报告自请去往最艰苦的地方,动身前,依马木江便期待军队做他成长的“加速器”。军队是个纪律严明、说一不二的地方,依马木江本就是个严于律己的人,当他换上一身军装,对自己的要求更上一层。长跑训练、紧急集合,即便发高烧也从不请假。正式授衔那天,他给迪达尔老师发了很长的微信,言语间满怀深情,“(自己)为这个决定而感到骄傲,为成为一名现役军人而感到骄傲”。

参军的日子紧张忙碌而平淡。不幸的是,2017年,安心服役的依马木江陡然接到父亲病危的通知。家书寥寥数字,信息量却极为丰富。依马木江赶忙请假,奔赴家人身旁。彼时的父亲已经意识涣散,依马木江甚至来不及难过,就担负起顶梁柱的责任。家人只会说维吾尔语,他便充当翻译,同讲汉语的主治医师几番沟通后,院方决定给父亲转科室、换治疗方案。多年攻克下来的汉语成了救命稻草,可家里欠着的医疗费实在不是他一人能够解决的。依马木江一筹莫展,此时朝夕相处的战友们纷纷站起来,替他张罗数以万计的款项,填补父亲医疗费的漏洞。短短一周,欣喜地看到父亲从满身浮肿到病情有所好转,依马木江这才放下心来,匆匆返回军营。

“阿爸现在挺好,能自理的,不能干重活,我们也不让他干重活儿。”提到父亲,铮铮男子汉脸上也不由泛起柔情。负责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卜路军老师很是看好他的成长,“当兵让他(依马木尼亚孜)身上本来就有的一种责任感,更加地坚强有力”。

参军的两年,因是法大学生,依马木江曾经被连队委以普法的重任,为了圆满完成任务,自学了一些法律知识,是同班兄弟谈笑间的“专家”。退伍后,他依然同战友们保持着很好的联系,也计划在法大诸多名师引路下,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普法战士”。  

 

离开新疆求学,毕业后肯定是要回去建设新疆的,依马木江一早便抱定了这个信念。

二年级时,家里同别人起了经济纠纷。对方胡搅蛮缠无理不让人,无依无靠的一家子诉诸法律;正是法律的公平保护了这家的正当权益。这桩事情在依马木江心里,播下了法律的种子。当时怯生生偎在父母身侧的小男生似乎明白,法律这柄大伞,能够为心爱的人们遮风挡雨。当同龄孩子还是一片懵懂时,对着“长大想干什么”的提问,他就已经脱口而出声音洪亮:律师!这些年来,依马木江始终觉得,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成为法律人的后备军,是一件光荣的事。

在故乡阿克苏结束小学教育之后,他开始了辗转多地的求学生涯。2014年,他接到中国政法大学的预科录取通知书;在北京邮电大学民族学院修读的预科结业合格并顺利入党之后,2016年9月,他再次收到法大的录取通知书,成为国际法学院的一名新生,当年参军;2018年9月,退伍归来,正式开始本科学习。

再次回到学校,依马木江很是珍惜。啃专业课的课本、报名新生运动会、参加强军协会的活动、在“一二•九”纪念中和同学们一道排练节目,生活充实有趣,他也乐在其中。

在外的时间远多于在家的时间,只有在寒暑假,依马木江才能尽情享受亲情。同阿爸阿妈聊天,跟弟弟妹妹在自家的八分果园里照应苹果、葡萄、杏子。在他眼里,阿爸阿妈是遮风挡雨的屋檐,妹妹们则是快乐的源泉。父母心疼在外头打拼太久的孩子,不舍他劳作,反而是懂事的依马木江劝说父母,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依马木江比同龄人的经历丰富,因为经历,更见稳重和成熟。他计划着在接下来的三年半时间,充分利用法大的学习资源学好法学,回到家乡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生养他的水土,始终是依马木江的牵挂。毕业后反哺生他养他的地方,利用自己在法大收获的知识和能力建设家乡,始终是远游的学子心上温柔的梦想。采访的最后,依马木江聊到2018年末的热播剧《大江大河》,坦言对主人公的奋斗故事深有同感。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他希望能像无数用青春和热血参与家乡建设的奋斗者一样,用双手撑起一个家、打拼出未来。

编辑 陈韵如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