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培养与提升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在现实中,由于理论知识的不甚深入、完备以及实践经验的相对缺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作为文科类院校,我校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社会竞争力的重要之举。
我校历来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与改进。10月19日,我校通过了《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创新基金资助办法》(中政大法[2006]160号),正式设立我校第一期本科生创新基金,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开展学术创新、理论研究、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此次本科生创新基金的设立,受到了同学的广泛欢迎。自资助项目申报工作正式开展以来,同学反应十分热烈,积极组织筹划基金申报。至11月底,学校教务处共收到申报创新基金项目163项,大大超过了预期设想。
本着“鼓励创新、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公平立项、择优资助”的原则,此次创新基金重点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目的意义明确、理论根据充足、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经过教务处初审以及专家评审等程序,我校第一期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研究已于12月7日正式确立公布。最终,136个创新项目从众多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我校第一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此次创新基金的组织申报活动,得到了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精心的组织准备、合理的计划安排以及高效的工作保证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此过程中,学校本着切实为学生着想的服务理念,密切跟踪、适时调整,使得创新基金的设立最大程度的整合资源,推进创新。基于同学们积极参与创新的热情以及项目的切实可行性,学校将原定的60个创新项目扩增为现在的136个,使更多有热情和能力的同学参与到学校有组织、有指导的创新活动中来。此外,在项目竞标过程中,适当的将申报同一个项目的同学整合到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参与到项目研究中来,也是教务处在此次活动中的一个有效举措。回顾此次本科生创新基金的组织申报工作,不难看出其较好的处理了各方关系,做到了几个结合:
课题拟定竞标与自主选择相结合。此次创新基金的项目选择,采取了拟定项目竞标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学校从各方筹集竞标课题,同时成立了专家组,负责创新基金项目的规划,保证竞标项目的可行性与专业性。拟定项目,特别是拟定的理论研究项目受到了理论功底扎实的同学的青睐。与此相比,学生自拟项目给了同学更大的选择空间,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自拟项目虽然在成熟性上不免有所欠缺,但有着较大优势:“量身定做”,符合自身条件与能力,能更好的开展合作,共同进行项目创新;切口较小,易于使研究、调研方向明晰化,从而利于发现新问题,有所见解;涉及面广泛,方式灵活多样,以新颖胜出,有利于打开视野,结合大环境综合分析。正因为如此,在参加申请的项目中,自拟课题的占了多数。从最终的分布来看,申请成功的有竞标项目44项,自拟项目92项。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两方面。此次创新基金的申报,也自始至终体现于并贯彻着这一点。在学校提供的竞标项目中,就主要包含了专业性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及专题调研两大方面。同学们的申报(包括自拟课题之申报)也主要围绕二者展开。据了解,此次申报活动中,二年级的同学较多的选择了实践和调研项目。采访中,来自民商经济法学院二年级的张赛(音)同学向我们道出了他心中的想法:在与高年级同学的竞争中,二年级同学的理论功底相对欠缺,在纯理论研究就项目上较难有大的成果。而选择实践调研项目,尤其是自拟实践调研项目,更能结合自身特点优势,趋利避害,能较好的以形式和思路的创新带来创新成果。当然,理论与实践如圆规之两足,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每个项目的成功,都需要理论知识的积淀于实践调查的体验。除此,在拟定的创新基金项目中,有“XX县(区)新农村建设的实地调研”与“新农村建设与法制”这样理论与实际互补的课题,更直接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面。
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自主性是创新活动必不可缺的性质。只有在成熟的思考之后,明确目的、明晰思路,并在创新过程中坚持自主性,才能有真正的创新。此次创新基金,学校通过自拟课题、自选方式、自愿组合、自我评估项目所需基金等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创新项目自开始申报时就让同学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同学将进一步发挥其自主性、独立性,以最切合的方式达到自身创新的最大程度。从另一方面看,自主性不等于放任。适时的指导将起到把握大方向以及提升层次的作用。学校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同学自主创新的背后,也将指导巧妙地融入了自主创新之中。从具体来看,每个项目在有一名指导老师、两名推荐老师(需均为副教授级以上)的前提下才能顺利进行申报。作为第一道“关卡”,这些老师无疑给了申报者最初的指导,使得申报者更能客观评定项目价值,把握课题方向。从大处来看,创新基金项目的规划、指导和审评就是学校集中指导的表现。在审批过程中,学校还对于项目走向、资金数量及使用等给与把握。据悉,本期项目研究时间为为期6个月(2006年12月10日至2007年6月10日),学校将组织力量在2007年3月10日左右对第一期基金项目实施中期检查,以更好的监督指导项目的实施。
除此,此次创新基金还体现出了点面结合,涉及面广同时突出重点;紧跟时代热点,关注社会发展等特点,成为此次创新基金成功申报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校创新基金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后续工作将在今后陆续展开。项目完成后,学校专家组将对各创新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和审评。学校计划选择通过验收的优秀学术作品,编辑出版,并帮助实用性较强的成果实施应用,以进一步整合资源,鼓励创新。
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我校鼓励学生积极创新的最新平台,本科生创新基金的设立无疑是极具潜力的。通过此次创新基金的组织不难看出,我校同学对于创新有着极大的热情和积极追求的激情。相信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下,我校第一批创新基金项目会取得良好的收效,为今后创新基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链接:我校第一期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研究如期开展 136项创新研究受资助